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游团账号容易被找回吗 > 新闻动态 > 十年内或实现机器人养老,AI将带领人类穿越周期

十年内或实现机器人养老,AI将带领人类穿越周期

发布日期:2025-04-18 03:10    点击次数:145

  AI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生活,许多企业也开始把AI融入到产品端。3月27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促进经济复苏:科技企业的机会与挑战”讨论。多位来自高校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共话科技驱动下,如何开展全球合作和创新。

  3月27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促进经济复苏:科技企业的机会与挑战”讨论。

  讨论中,联发科技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分享了他对这个充满变动的时代的看法。陈冠州认为,在变动的时代里,半导体行业对技术的创新追求是不会改变的。例如在人工智能A、B、C三件事中,A是算法,B是数据,C是运算能力,其中运算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面临端侧算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依靠云端协作,而怎么把网络设计的更有效力,如何在AI应用里让传输更有效率,便是如今6G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

  星海图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许华哲表示,十年前的影像技术和视觉技术是现在本科生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应利用这样的优势,发展机器人产业,或许在十年之内就能实现机器人养老。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鹏城实验室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林倞则观察到,以往技术尚未成熟时,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都是小范围的讨论,而如今全世界都开始关注。与此同时,技术也越来越走入生活,十年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安防监控这类的应用场景,但ChatGPT、DeepSeek的出现使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体验发生了巨大改变,他认为,参与到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将会有很好的回报。

  对于机器人的发展,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却认为未来“一定是一地鸡毛”。马光远对此解释称,很多人对于产业发展过于理想化,但实际上产业发展也会付出代价、也会走弯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同时,马光远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其他层面可能与美国有差距,但在应用层面,中国则有绝对的优势。他认为,未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将与AI有关,AI将是带领人类穿越周期的亮光。同时,马光远也强调不应给AI规定发展方向,创新的规律在于“一定要百花齐放,因为最终哪个树上结果真的不知道。”

  在讨论科技在普惠过程中如何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时,陈冠州表示,随着技术成熟,AI会逐渐加载到更多的终端,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这种大家都可以买得起的技术产品甚至可以改变一些新兴国家的生活。就像在一些没有所谓宽频网络的国家,受益于手机的普及,当地的人们可以用移动互联网做商品买卖。

  在讨论全球化过程中的故事时,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表示开源的过程就促进了与全世界开发者的交流,天问万象模型自2023年8月开源以来,全世界各地有大量开发者会基于该模型做适合当地文化、价值观、语言体系的模型开发,与开发者们的交流也令研发团队受益颇多。

  近年中国企业的出海同时也是在反全球化浪潮下进行。马光远认为,这一波反全球化的潮流对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起到倒逼作用。在国际环境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表现还相当不错,说明中国企业在应对复杂国际环境方面的能力非同一般。因此,马光远认为,此次反全球化的潮流会出现一个大家乐于看到的结果,即中国企业和产品真正实现国际化的蜕变。

  在讨论具身机器人发展对普通人来说是挑战还是机遇时,许华哲认为,从整体经济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他表示,未来人力只会越来越贵,而机器人技术成熟以后,以捏肩膀为例,机器人只需要电机动几下,而真人做一次中医推拿却要花费几百元,这样的钱并不是每个人都付得起,具身机器人却能给每个人都能享受按摩的机会。

  林倞认为,未来人类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替代这个问题必然会出现,但这也是倒逼人类去升级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能力。

  马光远认为,每次科技革命后人们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会牺牲一代人。如果科技进步让大多数普通人生活过得不好,那么科技进步就会受到抵制。因此,要让大家感觉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是生活的改善,而这需要公共政策层面的应对,AI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亦需要在日后得到更多重视和研究。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赵元 严兆鑫 发自海南博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直击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